“世界每十朵茉莉花,就有六朵来自广西横州”——这句广为流传的说法,不仅是横州茉莉产业的底气,更是当地万千花农的生计所系。可这朵承载着希望的鲜花,却有着“娇贵”的软肋:茉莉花的最佳保鲜窗口期仅有48小时,而随着横州茉莉想走出国门、对接东盟等国际市场,新的挑战更显突出:如何打通从田间到收购点、从国内市场到海外市场的“快速通道”,让鲜花及时找到买家?又如何守住品质底线,让“横州香”越过山海后,依然能以最佳状态赢得国际客商的认可?南宁枢纽借“数字茉莉”平台、AI赋能供应链整合及智慧口岸,打通鲜品跨山海通道。
(第22届东盟博览会上“AI+农业”展区 )
手机里的“茉莉管家”——步步为“鲜”
从前,茉莉花从采摘到卖出这一步骤,花农苦不堪言,过去茉莉花交易步骤繁琐颇多,长时间的交易等待导致茉莉花在第一步就损耗严重。在东博会AI智慧农业展区上,广西慧云集团为花农搭建起与时间赛跑的“数字茉莉”平台,在数字交易板块,破解了“采摘盲目、卖花被动”的老难题,更通过消除信息差、规范交易链实现收益最大化。
(数字茉莉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图片来源:北海市农业农村局)
“我们的核心是用技术给花农‘指方向’。”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横州负责人彭浩表示,平台通过遥感技术把控全域产业地图,精准抓取各地块种植数据,再结合人工智能测产模型,能实时算出当日茉莉花总产量,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市场交易价。
对花农而言,这意味着打开手机就能知道“自家田该摘多少花”——既不会因采摘过多导致鲜花滞销、低价处理,也不会因采摘不足错失高价行情,让每一次弯腰都带来实际收获。
而到了卖花环节,平台则成了花农的“比价神器”。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泓霏介绍,平台会实时同步各交易市场的花价走势、茶企报价。这就意味着花农通过手机小程序就能“足不出户货比三家”,直接选择报价最高、距离最合适的收购点,省去了往日扛着花奔波询价的时间,让鲜花能更快进入保鲜环节。据了解,数字化交易机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包括花期延长、增产增收以及整个产业链的经济效益提升。据横州人民政府门户显示,2024年茉莉鲜花价格创下了新高,全网销售横州茉莉花茶更是突破50亿元大关,直接带动了1.5万名脱贫群众的稳定增收。
智慧运输匹配:鲜花闯赢48小时
对于仅有48小时保鲜期的横州茉莉花而言,如何让横州茉莉花出口到全国,出口到东南亚?对于茉莉花而言,时效>运费。在传统物流模式下,茉莉花如果要从横州运到其他东盟国家,需经历“花田公路车→南宁铁路港→铁路集装箱→越南口岸→本地货车”的多段转运,每一次切换都伴随人工对账、重复装卸、单据交接的耗时耗力,这中间的环节叠加与隐形支出都是一笔相当大的成本,而AI提升效率这就凸显出来了。
据南宁交通物流集团工作人员杨帆表示:“多式联运协同平台可快速匹配最优运输方案,可根据货物类型、时效需求匹配冷链/航空/公路资源,有效的缩短运输时间。”AI驱动的多式联运协同平台可以根据茉莉花的保鲜特性以及时效的要求,去匹配最佳的运输方案,无论是追求速度的航空冷链还是兼顾公路成本的冷链,都能够去进行资源整合。
南宁交通物流集团工作人员邓东梅表示,多式联运平台会根据每个商品的特点智能的去把控这个产品运输过程中箱体的温度,会根据不同的时段去进行调整。在运输的过程中,AI赋能作用这就显示出来了,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传统冷链车需要每2小时巡检调控,且单次操作约12分钟,一天将要花费2.4个小时进行调控;智能系统人工调配为0次,这将省下2.4小时。
全链路供应链:茉莉香飘全球
茉莉花48小时短保鲜期,凭啥能飘香全国、直达东盟?关键在于南宁枢纽构建“产地筑基—双向中转—全域配送”全链路,政企协同共破解流通难题。
南宁枢纽依托供应链企业,联动湖北联投资本。南宁威宁集团巫婷介绍:“针对茉莉花茶‘窨花’工艺对茶坯的特殊要求,集团利用其大宗商品供应链经验,全面梳理全国茶叶原料产能与标准,构建精准适配的原料供应体系。首单160吨茶叶采购业务已顺利落地,金额达500万元。”这份落地的采购订单,不仅验证了原料供应体系的可行性,更以稳定的茶坯供给,为后续茉莉花茶加工筑牢了根基。进入中转环节,其进一步分双线发力:国内借湖北“九省通衢” 优势,在武汉搭建集散中心,联动“威链云”仓储与鄂州机场,1.5小时覆盖90%经济区,压缩中转至2小时内;在横州本地实现全域触达全国:当地邮政快递企业形成了“花茶运输+花苗寄递+主题邮局” 的全链条服务体系。60%花苗借“茉莉驿站+客运接驳”下乡,依托“茉莉驿站” 等,可实现茉莉花产品从田间到消费者的快速流通,城市端能依托顺丰等实现次日达。
东盟端则依托南宁枢纽智慧口岸优势,口岸空运冷链36 小时抵东南亚(鲜品损耗仅 0.8%),南宁国际铁路港中越班列 14 小时直达河内;通关享 100% 提前申报、跨境电商 1 小时通关及 “7×24 小时” 绿色通道;市场覆盖日本、马来西亚等直接市场,辐射伊拉克、德国等转销市场,还借东盟博览会签约共建东南亚渠道;另有 13 万吨级冷链冷库保障鲜度,未来平陆运河建成后将实现 3 小时直达钦州港,打通陆海联运。
(智慧化节省时间流程图)
“智”链茉莉:南宁构建农产品枢纽的AI破局路径
横州茉莉花已构建起全球领先的产业格局: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显示茉莉花占据全球总产量60%、全国80%以上份额,据《中国日报》报道显示2024年鲜花产量11万吨、茉莉花茶产量9万吨,是全球茉莉供应链的“压舱石”;据横州官网政府显示“横州茉莉花茶”品牌价值达164.56亿元,跻身中国地理标志品牌百强榜第17位,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80亿元;更直接带动34万花农就业、170余家花茶企业集聚,形成“一朵花养活一座城”的共富生态。
(横州茉莉花生态流程图)
在茉莉产业的升级路上,南宁还看到了更远的挑战——横州茉莉采摘多依赖中年人、未来年轻人或不愿返乡导致的“用工荒”难题,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提前技术布局。其相关工作人员陈泓霏表示“慧云不是解决某一个项目,而是协助整个行业从头到尾进行改良”,目前寻园机器人已在柑橘园、葡萄园试点应用,积累的技术将为后续茉莉花采摘机器人奠基,未来有望实现“软件+硬件”深度融合,以机器代人破解劳动力短缺困境。
(慧云信息农业人工智能巡园机器人自动巡园拍照识别葡萄病虫害的场景图片来源:南宁中关村科技园)
未来“机器人救场”的模式,或许就是为特色农产品破解“劳动力断层”提供的一个新的思路。我国西南部地区普遍面临着“年轻劳动力外流的情况”,如若此时的劳动力干不动了,会有新的方式重构生产环节,从体力密集型产业转换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不仅能让特色农产品在未来守住市场,更能为南宁打造“特色农产品枢纽”提供可持续的农产品。
横州茉莉花实现市场边界突破:内销端转向新茶饮赛道,据横州人民政府门户官网显示2024年为茶百道、蜜雪冰城等供原料,16家关联企业日加工鲜花超80万斤;出海端覆盖日本、马来西亚等直接市场,及伊拉克、德国等转销市场,还借东盟博览会签约共建东南亚渠道;同时延伸出70余种衍生产品,形成“1+9”产业集群。
由此可见,从解决保鲜、开拓市场到布局未来劳动力,横州茉莉花的“鲜”行千里,从来不是单一环节的偶然成功,而是南宁以渠道枢纽为支点,撬动区域特色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
南宁的渠道力量早已超越“运输节点”的传统定位,成为串联“田间地头-国内市场-海外终端”的全链赋能者。那么横州茉莉花的成功经验,能否为其他面临类似物流与市场困境的特色农业提供借鉴?“南宁枢纽”模式又该如何从“服务一朵花”走向“服务百业”?南宁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专家、维师塔国际经济智库理事长马振云指出:“南宁打造特色农产品枢纽,核心在于以数字技术为纽带,打通‘技术赋能-跨境协同-规则适配’的全链路。要依托智算中心、AI供应链等技术手段破解保鲜与效率痛点,也要借RCEP机遇深化与东盟的农业数字合作。
AI技术赋能南宁枢纽企业,为“横州茉莉”搭建出海跳板。从破解茉莉“娇贵”痛点,到实现花香跨山海的全球流通,横州茉莉花的“鲜”行千里,从来不是单一环节的偶然成功,而是南宁枢纽以渠道为支点、技术为引擎,撬动区域特色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未来,随着AI、机器人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南宁枢纽不仅守护了茉莉的“鲜”,更让这朵“东方瑰宝”跨越山海,香飘世界。这不仅是“横州茉莉”的突破,更能成为全国区域农产品枢纽建设的“政策实践样本”。(韦佳圆农秀华陈家颖 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学23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