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觉得讽刺的是,朱拉NPC的亲兵部队也搞得一团乱。这些被派出去撤退的精兵强将,休整了一会儿后,又有一些竟然折返回去,往南方向聚集。这种明明进退两难的反常动作,让外头人都搞不清楚:到底是在演战术假动作,还是指挥系统出问题了?
远在东北的那块地方,掌控着全国90%油田核心的库尔德人,选择用沉默表达了最响亮的态度。他们对于朱拉尼的求援完全置之不理,主力部队沿着幼发拉底河集结起来,静静地看着局势发展。他们的立场再明显不过:大马士革的生死,与我毫不相关,我只关心在朱拉尼之后,该怎么确保我的油田安全。
当棋子开始掀桌
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现在的叙利亚早就不再由自己说了算,它的土地变成了一块被外部力量随意摆布的棋盘,而未来的走向,也全靠这些棋手们来定夺。从这次突然发起的袭击来看,以色列,明显就是那个性子最急、最让人费心的棋手。
它不仅给自己的代理人——德鲁兹武装输送武器、提供情报,甚至亲自出面。冲突开始前的48小时,朱拉尼曾派出特使,谦卑地提出愿意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只为了换取以色列停止支援叛军。不过,这个临时的求生之策被当场给拒了。
一旦被拒,便迎来无情的“手术刀”一般的打击。以色列空军几乎全天在空中巡逻,准确无误地摧毁政府军的坦克。与此同时,卫星照片显示,戈兰高地上的新居住点正在开始建设,以色列用推土机和炸弹表明:我不仅要赢,还要彻底占领那片土地。
与此同时,美国开了绿灯,五角大楼一句轻描淡写的“支持盟友自卫”,就成了以色列空袭的通行证。驻扎在坦夫基地的代理人武装也开始朝北移动,时刻准备在朱拉尼政权的背后打上一枪。一个被彻底包围的政权,除了失败,没有别的选择。
叙利亚当下最大的困境
战火频繁不断,政局摇摇欲坠,要是叙利亚能够团结一致,针对那些企图分割叙利亚利益的外来势力,说不定还有扭转局势的希望。然而,除了外部压力逐渐加大,叙利亚国内的腐败与分裂早已到了难以挽救的地步,这场内乱,起因不过是最根本的生存问题——饥饿。
官方数据显示,面粉的价格比战前贵了300倍,一名政府军士兵的月薪,黑市上就能买到三公斤土豆。在霍姆斯,联合国救援粮食的发放点发生了惨烈的踩踏事件,17个人为了抢一袋面粉丧命,社会的信任和契约,在饥饿面前彻底崩溃了。
当后方的民众为了抢粮而挤来挤去时,前线的士兵却还是空腹作战。有个军官在社交平台上发出绝望的抱怨,说他们的士兵不仅没有够用的食物,人均弹药还不到20发呢。那曾经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反坦克导弹,库存早就用完了,这让士兵们只能饿着肚子去对付装备精良的敌人,这仗还能怎么打啊?
与普遍的贫困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部德鲁兹社区那个“国中之国”。他们手里拿着以色列护照,控制着叙利亚70%的磷酸盐矿,搞得有点像个独立的小势力。这边,还和以色列搞起了年贸易额达20亿美元的走私路线,石油、矿石、武器啥的,在这里都能自由流通,真是个地下世界的中心。
抵抗无处不在
就在朱拉尼政权摇摇欲坠的时间点,一个叫“叙利亚伊斯兰抵抗组织”的派系突然在西海岸发出指令,呼吁老部队“做好准备”。外面一看,这不就是阿萨德政权的余部嘛,像张狡猾的狼群一样,默默潜伏着,等待着他们倒灾的那一刻,好重新夺回这块地盘。
现在才搞明白,朱拉尼向南部大胆押注,压根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走投无路的苦苦挣扎。经济一塌糊涂,库尔德人也纷纷倒戈,国际社会的封锁让他无计可施,那份交给以色列的“割让戈兰”协议,几乎成了他最后一张,也是最羞辱的一张牌了。
当这招又被狠狠扇回他脸上时,比赛算是尘埃落定了。朱拉尼输得不仅仅是南部的三个省份,更是他梦寐以求的“新叙利亚”这个虚无缥缈的幻影。他试图打造一个统一、独立的国家,但到头来才发现,哪怕手握十万大军,也难以阻止自己亲手敲响它的丧钟。
说到底,除了那些外来势力不断渗透之外,叙利亚内部积压的历史矛盾一直没有得到真正化解。所以,一旦朱拉尼决定“投降”,马上就会有人站出来揭竿而起,表面上说是抵抗外侵,实际上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内部争斗再次点燃的号角。
结语
想必不用费啥脑筋,等到战火完全停止,结局肯定会在两幅画面中定型。第一幕,是在大马士革的地下掩体里,朱拉尼盯着墙上的叙利亚地图,那上面用红色标出的区域——他掌控的范围——正一点点变小,他面前,是一片死寂的废墟。
还有一个镜头,是在戈兰高地上,正好是他盯着的地方,一面崭新的以色列国旗迎着早晨的微风缓缓升起,蓝色的条纹在阳光下特别耀眼。不管是哪一幕,对叙利亚那些无辜的平民来说,都算是一段难以启齿的屈辱往事,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