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抗战期间东北军添兵至十五万,三年内迅速耗尽家产

发布日期:2025-09-02 12:09 点击次数:164

在不少人心里,自从西安事变过去,东北军好像群龙无首,很快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逐渐沉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其实这样说不太准确,张学良在兵谏之前,东北军总兵力可是有25万之多,这么庞大的队伍,蒋介石不可能全部都处死,只能采取逐步分化、打击和裁撤的策略。

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将被拆散的东北军于学忠部派回到东北,打算让他们和日本军队互相消耗。于学忠还算有点本事,深入敌后后,迅速扩大兵力,人数一下子增到原来的两倍多,甚至一度和八路军115师、山东纵队合作过一段时间。

就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这支部队积累的实力全都散没了,战区也被撤掉了,这么快就没了些许原因呢?

其实啊,不光是日寇的大力进攻作祟,还得怪蒋介石搞出的一连串暗算,讓局勢變得更複雜。

在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陪着蒋介石离开西安,这一别,可真算是把他的命运给生生化成了两截。临走之前,他留下一封密信:我去南京的这段时间,东北军由学忠统领,所有事都听杨虎城的调遣。

他这番安排后来没派上什么用场,不过也暴露出一个关键点:在东北军内部,于学忠可是个扛得起大梁的实权人物。

这个人以前在北洋直系待了十年,直到1927年才加入奉系。像他这样的“外来户”,要想升官,出色的能力和积极表达忠心都得兼顾,于学忠两个条件都占了。因为这点,他受到张学良的看重,到1936年时已经是东北军51军的军长了。

张学良被软禁以后,东北军内部立马闹掰,原本的势力一下子碎成了几块,根本敌不过中央军的攻势。形势所逼,于学忠只得听命行事,带领一部分东北军驻扎到江苏淮阴一带。

全面抗战一开始,于学忠被任命为第三集团军的副总司令,跑到山东负责海防工作。日本鬼子侵占山东时,第三集团军的总指挥韩复榘没有抵抗就撤退,结果战局一下子乱套啦,最后韩复榘被判了死刑,于学忠就接管了山东军队的指挥权。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于学忠带领部队参加了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这些重要战役,然而部队损失惨重,补充不上,心里那叫一个郁闷啊。

1939年初,于学忠被任命为鲁苏游击战区司令,这个战区管着原东北军的51军、57军,以及中央军的89军。长江以北、津浦铁路以东,再加上老黄河以南这块广阔的地带的游击战,全都由他来打理。

听起来他好像职位升了,但实际上掌控的权力反而减弱了。以前作为集团军的话,他还能灵活调动,在后勤方面也有得到支援的空间;一旦晋升成战区司令,基本上什么都得靠自己搞定。

虽然名义上他指挥山东、苏北、苏中等大片区域,还包括三个军,但89军军长韩德勤是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这人可是顾祝同的心腹,绝对算得上是中央的亲信。不可能听于学忠的指挥,也不让于学忠插手苏北、苏中这些地方的事。

鲁苏战区里的“苏”,于学忠没啥希望,至于“鲁”就更难了。因为黄河以北那片山东,被划到冀察游击区了,剩下的就只剩鲁南一块地了。

不过,鲁南那边的大城市和交通要冲都被日寇占了,于学忠真正管的范围就只剩一些山区县城和乡下的小镇,处境挺不太乐观的。

当年,于学忠可是挺支持西安事变的,张学良一动作,他就在兰州把一些中央的重要人物都给拿下了。蒋介石心里那套“除掉敌人消除祸患、剿灭手下平定内乱”的想法,于学忠心里也明白得很。

虽然遭到有意的打压,可于学忠没有一气之下反水投敌,毕竟手上还掌握着两支军队,日军的主攻方向也在正面战场。他很快带领部队向敌后推进,不到几个月就把地主武装和抗日志士都收编进来,规模逐渐扩大,几个月时间就组建了3个师和3个游击纵队,鲁苏战区的总兵力也超过了15万人。

从1939年9月起,于学忠又联合八路军山东纵队以及115师,共同抵抗日本的入侵,经常对那些被日军占领的大城市发动袭击,还搞破坏交通线路,削弱了敌人的战争实力,消耗了他们的战斗意志。

徐向前,八路军第一纵队的司令员,多次和于学忠面谈,双方在共同抗敌方面达成了合作态度。有时候于学忠需要八路军协助打击日本鬼子,我们也积极配合,彼此关系挺和谐的。

这个时候,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和山东保安司令秦启荣在闹矛盾,搞得挺激烈,杀了不少抗日的军民。不过沈鸿烈毕竟是个政治人物,他手里只有一支新成立、实力不算强的新四师;而秦启荣则是地方武装,打仗经验也不多。

于学忠部的正规军没有插手,这让八路军有了充足的生存空间,这方面我党还是得感谢他的。

可惜的是,一到1940年左右,日军发现一些占领地“入不敷出”,因为抗日武装不断骚扰他们,花的代价反而比赚的还多。

正巧正面战场打得没那么顺利,便转而集中力量“清剿”后方。在山东那边,日军把八路军和于学忠的51军、鲁苏战区指挥部列为重点清剿对象。

那时候八路军的日子挺难熬的,在日本鬼子的大规模“扫荡”行动下,部分根据地受到了严重破坏,出现了很多非战斗减员和溜号跑掉的情形。

于学忠这边也不太好过,他带的可是正规军,战斗中不如八路军那么灵活,难以做到分散作战。所以遇到日寇的进攻,他们总是正面迎击,这就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

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周复、战区副官处处长魏凤韶、党政分会军务处处长张庆澍、113师参谋长张植孚,以及鲁西游击司令朱世勤,都是重要的干部先后阵亡。这个阵容都已经倒下了,可见敌人已经攻进核心地带,形势真是相当紧张、十分危急。

于学忠嫡系队伍的惨状,竟把东北军57军军长缪澄都吓懵掉,差点准备叛变投靠日本。111师师长常恩多、333旅旅长万毅等人赶紧出手阻止,结果就引发了“九二二锄奸”事件。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应当出手安抚,稳住那些还不愿意叛变的人。但蒋介石一向对东北军不待见,马上找借口把57军的番号给撤销了,麾下的111师、112师直接归鲁苏战区总部管辖。

从那以后,于学忠手里真正能控制的军级单位就只剩下一个了,这个军里的心腹部队也被打得差不多了,调来的两个师各自心怀不同,想要统一调度变得难上加难。

1942年8月,111师的主力在战场上反叛,加入了八路军;到1943年1月,鲁苏战区新组建的第4师(师长吴化文)以及省保安第1师等部队纷纷倒向了日本的伪军阵营。

到1943年7月,112师的副师长荣子恒在汉奸荣臻的策划下叛变(荣臻其实是荣子恒的父亲),导致112师也纷纷倒戈,跑了大半。这样一来,于学忠手里的兵力变得零散不堪,要么被歼灭,要么变成伪军,局势变得非常危险。

到1943年7月,于学忠带着剩下的部队往皖北转移,鲁苏战区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一直到1944年5月,这个名称也被取消,原来的鲁苏战区部队都划入了第一战区和第五战区。

要是蒋介石能真心帮衬一下,及时补充给于学忠,那东北军的发展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局限住,走的路也会不一样。

老蒋啊,还是总想着除掉那些不听话的,见到有机会就得下手,没有留情面。结果呢,一个战区就这么没了。这种打击“杂牌”的念头,后来还反噬到了自己。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意昂体育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