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硕士研究生被砸亡,工作刚两个月,现场凄惨,父母发文崩溃
很多人说,读书改变命运,但谁能想到,一个拿着哈工大博士文凭、家境不错的年轻人,还没来得及体验社会的风霜雨露,就以一种让人难以接受的方式离开了世界。
这事发生在今年,25岁的邱姓博士刚毕业不久,入职了深圳市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日子还不到两个月,就在上海出差调试设备时,被几吨重的机器砸下,当场身亡。
现场惨烈到让人不敢细想,他的父母只能在网络上连发几篇长文,句句带血,字字扎心,网友看了都说太难受了。
这家公司在业内算是响当当的角色,做仓储自动化的,员工大多高学历,技术很牛。
可这么一家号称高精尖的企业,竟然在最简单的安全环节上出事。
事发当天,厂房里吊装设备,挂钩本该带安全扣,绳索也应该多重保护,可偏偏这些基本的防护都没落实到位。
一瞬间,绳子滑脱,设备砸下,刚毕业的小邱恰好站在正下方,根本没有反应机会。
这样一个从小到大都按部就班、成绩优异、懂规矩的青年,竟然在职场的“第一课”上交了命。
其实,类似的事故不是第一次发生。
去年也有某高校毕业生在工厂实习时,被机械臂夹伤,最终失去了工作能力。
很多企业在搞技术创新、抢市场份额时,往往对生产环节的安全投入不够,把所有精力和资金砸在研发部门,结果生产车间成了“隐形雷区”。
不少刚入职的年轻人,既没接受系统的安全培训,也不敢对领导安排的任务说“不”。
职场新人本来就缺乏经验,加上企业安全意识薄弱,事故就成了“定时炸弹”。
事发后,家属的维权过程也让人心寒。
他们发了多篇长文,曝光现场细节和企业冷处理的态度,希望能推动企业公开赔偿、道歉,可公司一开始并没有积极回应。
网络上舆论一下炸锅,大家都在问:这么大一家科技公司,难道不懂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吗?
网友纷纷评论:“高学历不是用来送命的,安全制度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有不少人回忆自己刚入职时,如何被各种隐患包围,对上司说“不”有多难,说白了,新人哪有底气去挑战公司流程?
只能硬着头皮上,出了事再说。
咱们回头看看,这种事故背后的问题到底在哪?
一方面,是企业安全意识滞后,把硬件安全当作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出事了才想到查责任;另一方面,很多高学历青年其实并不了解生产环境的风险,入职就是奔着技术岗位去的,没想到还要跟吊装、重型机械打交道。
再加上企业新人培训不完善,导致他们根本不知道哪些地方是“禁区”。
说实话,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看似普通的调试任务,背后藏着能要命的危险。
这场悲剧,最让人难过的其实是人的命运。
小邱家里条件不错,是独生子,一路读到博士,是父母眼里的希望。
父亲在朋友圈里写下:“儿子刚毕业,未来还没开始,他却留给我们永远的伤痛。”这句倾诉比任何控诉都扎心。
类似的故事在中国并不少见,多少家庭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结果一朝意外,所有付出都化为乌有。
网友们很容易代入这种痛,不只是同情,更是对职场安全的深深焦虑。
要说解决方案,不是把锅都甩给新人,也不是一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就能撇清责任。
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安全制度,尤其是对新人,有必要做最基础的安全隔离和强制培训,危险区域就该禁止进入,设备吊装要有多道防护,安全帽必须强制佩戴。
否则,每一次的侥幸,都有可能变成这样无法挽回的悲剧。
最后,这件事值得所有高新技术企业反思。
别总拿创新、效率做招牌,忽略了最朴素的安全,不然一切所谓的“未来”只是空中楼阁。
对普通人来说,读书和奋斗固然重要,但保护自己的生命,才是最根本的底线。
小邱的故事,是给整个社会敲响的一记警钟。
希望以后类似的意外,能越来越少,不再有人因为一个低级失误,失去最宝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