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万亿保险资金正在A股市场掀起巨浪。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险资股票持仓突破3.07万亿元,单季度净增2513亿元。
这个数字意味着,平均每天有28亿元保险资金涌入股市。
泰康人寿举牌阳光城的消息刚过,中国人寿增持中国太保的操作又引发热议。
险资不仅大举买入,甚至开始"抄底"同业。某私募基金经理透露:"这种同业互买的现象,上次出现还是在2015年牛市前夕。"
国债收益率跌破2.7%的当下,保险公司正面临严峻的资产荒。一位不愿具名的寿险公司高管坦言:"固收资产收益已经覆盖不了负债成本,我们不得不转向权益市场。"这种无奈的选择,却意外成为推动A股上涨的重要力量。
中金公司测算模型显示,未来三年险资权益占比可能突破12%。这个数字背后,是数以万计投保人的保单在悄悄改变投资方向。精算师王明算了一笔账:"权益配置每增加1%,年金险收益率就能提升0.3%。"
散户们开始紧盯险资动向。某证券营业部里,老股民张师傅盯着屏幕说:"跟着险资买,至少不会踩大雷。"但他可能不知道,险资建仓往往要经历长达半年的震荡洗盘。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险资入市与2015年有着本质区别。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政策明确支持险资加大权益配置,但严格规范举牌行为。这种"松绑+监管"的组合拳,正在重塑A股的投资生态。
社交媒体上,关于险资入市的讨论持续升温。有网友调侃:"以前是散户给机构接盘,现在是机构给险资接盘。"更专业的投资者则在研究险资最新布局的REITs和ESG主题基金。
当夜幕降临,上海陆家嘴的写字楼依然灯火通明。某保险公司投资部的交易员小陈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今天又买了2个亿,明天还得继续。"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国各大保险资管公司重复上演。
这场静悄悄的资金迁徙,最终会影响每个持有保单的人。就像一位业内人士说的:"你的养老金,可能正在某个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里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