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张的迷茫
老张是个老期货人,干这行已经快二十年了。他曾在交易所门口摆过摊,也曾在大户室里一坐就是一天。他靠的是经验,靠的是盘感,靠的是“看图说话”。
“你看这根K线,像不像我当年在郑州做白糖那会儿?”老张指着电脑屏幕,语气里带着几分骄傲。
“张哥,现在人家都用程序跑单了,咱们这种盯盘盯到眼发酸的,是不是要被淘汰了?”我问他。
老张没说话,只是低头点了根烟,烟圈缓缓升起,模糊了他的脸。
二、小李的入场
小李是我大学同学,计算机出身,毕业后去了深圳一家私募做量化研究员。去年他辞职创业,做起了期货量化交易系统。
“你还在做主观交易?”小李笑着摇头,“主观交易不是不行,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情绪、你的判断,其实都是变量。”
“你这话说得玄乎。”我嘴上不服气,心里却有些动摇。
“不是玄乎,是数据。”他打开电脑,屏幕上跳动着无数参数和回测曲线,“这套系统,我已经跑了三个月模拟盘,年化收益28%,最大回撤不到6%。”
我愣住了。
三、系统与人性的较量
我开始跟着小李学量化。起初,我总觉得那些代码、策略、因子,离真实的市场太远。直到有一天,我亲眼看到系统在铜期货上抓住一波趋势,精准止盈止损,而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平仓。
“你看,这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更冷静的你。”小李说。
我沉默了。那晚我坐在电脑前,看着K线图,脑子里却全是回测曲线和参数设置。
“我是不是太依赖感觉了?”我问自己。
四、老张的转变
我带着系统去找老张,想让他试试。
“这玩意儿靠谱吗?”他盯着屏幕,眉头紧锁。
“你可以理解成,是一个永远不睡觉、不焦虑、不贪婪的交易员。”我笑着说。
老张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试了。第一周,系统亏了点,他脸色难看;第二周,系统翻红,他开始认真研究起回测报告;第三周,他主动问我要了策略文档。
“这玩意儿,真有点东西。”他终于点头。
五、变革,悄然发生
如今,老张的交易室里,已经摆上了三台服务器,他开始学习Python,也开始理解“夏普比率”和“波动率过滤”。
“以前是我看市场,现在是系统帮我看市场。”他说,“我反而能更专注在策略思路上。”
我看着他,忽然觉得他像是换了一个人。那个靠经验和情绪交易的老张,正在被数据和模型重塑。
六、未来已来
期货市场的变革,不只是工具的更替,更是思维方式的颠覆。
从主观判断到数据驱动,从经验主义到模型验证,从人为干预到系统执行——量化交易的引入,正悄然改变着每一个交易者的命运。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这一代交易员,可能是最后一批靠直觉吃饭的人?”小李问我。
我点了点头。
“但也是第一批,用数据重新定义交易的人。”
在变革中寻找方向
从老张的故事,到小李的系统,再到我自己的转变,我深刻体会到,量化交易并非取代交易者,而是让交易更理性、更高效、更可持续。
它不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一种更冷静、更克制的交易智慧。
在这场变革中,有人退场,有人重生。而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