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区的张哥,以前是出了名的“反向指标”,他一干啥,周围人就赶紧躲着走。
这哥们儿别的爱好没有,就喜欢在别人都歇菜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去搞点“大动作”,比如,在去年那场股市的“冰河世纪”里,别人都吓得把股票当烫手山芋扔出去,他反而一头扎了进去。
这事儿一传开,大伙儿都把他当成一个笑话来看,都说他是病急乱投医,想靠这种“鬼把戏”一夜暴富,简直是痴人说梦。
那段日子,张哥可以说是活在大家的“唾沫星子”里。
他妈听说了这事儿,气得直跺脚,说他这是把辛辛苦苦攒的钱往水里扔,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存银行吃利息。
他那些平日里称兄道弟的朋友,也一个个地离他远远的,好像他身上带着什么传染病似的,都劝他赶紧收手,别闹得人财两空。
特别是小区的王大爷,每次在楼下碰到张哥,都要意味深长地叹口气,摇着头说:“小伙子,别再折腾了,咱们这年纪的人都知道,股市就是个无底洞。”那眼神里,既有同情,又有藏不住的嘲讽,仿佛在说,你这点小把戏,我早就看透了。
那时候的张哥,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心里其实也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
他不是没犹豫过,毕竟那么多双眼睛盯着,那么多的冷言冷语像刀子一样扎在心上,谁能真的做到心如止水呢?
可他心里总有一个念头在支撑着他:潮水总有退去的时候,也总有再次涨潮的那一天。
股票的价格跌得再厉害,总有反弹的可能,哪有只跌不涨的东西?
与其在大家都在抢着卖的时候去凑热闹,不如在别人都不要的时候,偷偷捡点“漏”。
他看中的XX股份,当时跌得跟白菜价似的,很多人都说这公司要黄,可他偏偏觉得这正是抄底的好机会。
他不是在赌运气,而是在赌一个趋势,赌一个大家都忽视的价值洼地。
张哥说,当时他每天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股价,有时候看到自己买的股票又跌了几个点,心里难免会咯噔一下,但每次想到自己那“低价淘金”的策略,他就会告诉自己,这都是暂时的。
他有个习惯,就是把那些跌得一塌糊涂的股票,当成是菜市场里没人要的烂菜叶子,虽然看起来不好看,但只要你眼光好,总能从中挑出新鲜的,只要价格够低,那都是值得一试的。
所以当邻居们又在楼下幸灾乐祸地说:“你看XX股今天又绿了吧?”他总是笑笑不说话,心里想着:你们只看到了表面的“绿”,却没看到我手里即将要变现的“金”。
他那时候就像一个守夜人,在所有人都沉睡的时候,静静地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张哥要血本无归的时候,市场突然变天了。
一股强劲的牛市之风,毫无征兆地吹了起来。
那些曾经被大家当成“鬼见愁”的股票,一个个都活了过来,价格蹭蹭地往上涨。
张哥手里的XX股份,更是像坐上了火箭,价格直接翻了一倍。
这下,小区里的人们可都傻了眼,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曾经被他们嘲笑的“傻子”,怎么突然之间就成了“股神”。
最戏剧性的转变,发生在牛市来临之后。
那些曾经对他冷嘲热讽的亲戚朋友,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来,语气也从以前的“你就是瞎赌”,变成了现在的“老弟,你看现在买什么股票好?”甚至有几个之前对他不理不睬的邻居,也开始主动请他吃饭,想让他传授一下炒股秘籍。
张哥说,看到他们那变脸的速度,他心里五味杂陈,既有一种扬眉吐气的痛快,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
他想起了当初在熊市里,大家都在冷眼旁观的时候,他一个人默默承受着所有的压力,而现在,当他终于成功的时候,这些人却又都跑来分享他的喜悦。
这让他更加明白一个道理:人性就是这样,它永远只会追逐成功,而忽视那些通往成功的路上的苦难。
现在,牛市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很多当初跟风入场的人,又开始叫苦连天,但张哥却过得风生水起。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投资这事儿,其实不是在比谁更聪明,而是在比谁更有耐心,谁更能抵挡住人性的诱惑。
你得学会逆向思维,在别人恐惧时,你得贪婪;在别人贪婪时,你得恐惧。
真正的赢家,不是在牛市里赚得盆满钵满的人,而是在熊市里,能悄悄埋下种子的人。
就像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觉得这些是未来的风口,但在风口来临之前,有谁愿意去啃那些晦涩难懂的代码,去面对那些枯燥无味的数据呢?
又有谁能知道,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努力,最终会带来巨大的回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