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排队1小时买黄金,北京人排3小时进SKP,有人说“涨呗不买”,转头就抢两条项链;有人晒单“我的身价跟着涨了”,股价却从1082港元暴跌到733港元——老铺黄金这出“涨价狂想曲”,唱的到底是财富密码还是割韭菜剧本?当黄金从保值品变成“奢侈品”,排队的人到底在抢什么?
一、排队1小时买黄金:是智商税还是财富密码?
8月24日早上8点,上海某商场的老铺黄金门店前,队伍已经从柜台蜿蜒到电梯口。穿西装的大叔举着咖啡骂骂咧咧,背LV包的阿姨拿着小风扇狂吹,穿校服的小姑娘低头刷手机——他们有个共同点:至少要等1小时才能进店。“昨天听说要涨价10%,今天请假都要来!”大叔把手机怼到我面前,屏幕上是某理财群的聊天记录:“老铺黄金=硬通货,买了就赚!”
同一时间,北京SKP的队伍更夸张。商场刚开门5分钟,老铺黄金柜台前的队已经排到了化妆品区,保安举着喇叭喊:“现在排队,2小时后进店!”而3公里外的王府井门店,店员跷着二郎腿玩手机:“我们这不排队,货全得很。”
这魔幻的对比,像极了一场大型行为艺术。有人为了“省钱”狂排队,有人觉得“涨呗不买”,还有人晒出年初买的项链:“当时2万2,现在2万4,净赚2000!”评论区立刻吵翻:“黄金涨了你的项链能变现吗?”“专柜买的黄金,想按市价卖出去?做梦!”
更绝的是老铺黄金董事长徐高明的发言:“涨价跟黄金涨幅没关系,是品牌定位。”这话翻译一下就是:我们卖的不是黄金,是“老铺”这两个字。可消费者不管这套——北京SKP排队的队伍里,有人举着计算器算:“10%涨幅,现在买两条,明年再涨10%就赚6000!”旁边大妈冷笑:“你当这是炒股呢?去年买茅台的人也是这么想的。”
二、从241港元到1082港元:黄金股怎么成了“印钞机”?
如果说消费者排队是“肉身狂欢”,那资本市场的炒作就是“金钱游戏”。今年初,老铺黄金股价才241.2港元,7月8日直接飙到1082港元,涨幅348.6%!什么概念?你年初投10万,7月就能变44万,比抢银行还刺激。
但魔幻的是,宣布涨价后股价反而跌了。8月25日收盘733.5港元,比最高点跌了32%。有股民在股吧哭:“业绩会刚说完净利润涨290%,股价就跌8%,这不是割韭菜是什么?”更讽刺的是,董事长说“涨价跟黄金没关系”,可年初国际金价涨了26%,老铺股价就跟着涨348%;8月金价跌了5%,股价立马跌32%——这“没关系”怕不是“太有关系”?
说到底,资本炒的不是黄金,是“涨价预期”。就像奶茶店说“明天涨价1元”,今天能卖断货;老铺说“要涨价10%”,股价先涨一波,等消费者真排队买了,资本就悄悄出货。有个私募经理朋友跟我吐槽:“这套路我太熟了,年初拉股价,年中发业绩,年底割韭菜,完美闭环。”
三、买黄金的人,到底在买什么?
在上海门店排队时,我问一个穿Gucci的小姐姐:“你买这个项链是戴还是投资?”她翻了个白眼:“戴啊!你看这工艺,比周大福精致多了!”旁边大叔凑过来:“我给儿媳妇买的,老铺黄金=有面子,涨价了更说明我眼光好!”
这才是真相:老铺黄金早就不是“卖黄金”了,是“卖符号”。中邮证券研报说得明白:“一对一服务、高端商场开店、葫芦蝴蝶符号产品——这是奢侈品玩法。”就像爱马仕卖的不是包,是“配货资格”;老铺卖的不是黄金,是“高净值人群入场券”。
但普通消费者看不懂啊。有人觉得“买黄金=保值”,却不知道专柜黄金的“工艺费”能占30%,想变现时金店只按“克重”收,相当于白白亏了工艺费。就像网友说的:“你以为买的是资产,其实买的是柜姐的微笑和商场的空调费。”
四、当黄金变成“奢侈品”:谁在为涨价买单?
老铺黄金的涨价逻辑,其实是一场“精准收割”。它知道高净值客户不在乎10%涨幅,反而觉得“涨价=稀缺”;它知道普通消费者有“怕错过”心理,一听说涨价就冲动消费;它更知道资本市场喜欢“故事”,业绩增长+涨价预期=股价暴涨。
但这场游戏能玩多久?北京王府井门店的店员说:“我们这不排队,货全得很。”为什么?因为真正的有钱人不会为了10%涨价排队,而普通消费者的热情总有耗尽的一天。就像今年的奶茶涨价潮,喜茶涨3元骂声一片,最后还得降价促销。
更讽刺的是网友的评论:“涨呗,反正不买就是了。”可转头就有人晒单:“买了两条,感觉赚了。”这种矛盾,恰恰说明我们对“财富”的焦虑——工资不涨房价涨,股票跌跌不休,好像只有黄金能给点安全感。可当黄金也变成奢侈品,普通人还能往哪躲?
五、最后的真相:排队1小时,可能只是给资本送人头
8月25日,老铺黄金涨价第一天,上海门店的队伍短了一半。有个排队2小时买了项链的阿姨问我:“你说我现在卖能赚多少?”我打开回收APP,输入项链克重和纯度,系统显示:“回收价2.1万元。”阿姨愣住了:“我买成2.4万啊!”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你以为的“财富密码”,可能只是资本的“提款机”。股价从1082港元跌到733港元,那些追高的股民套牢了;花2.4万买项链想保值的阿姨,变现时亏了3000元;就连说“我的身价跟着涨了”的网友,真要卖首饰时才发现——没人在乎你买的是不是“老铺”,只在乎那点金重。
或许,真正的财富密码不是排队买黄金,而是看透这场游戏:当一件商品靠“涨价”而不是“价值”赚钱时,它离泡沫破裂就不远了。就像网友说的:“涨呗,不买就是了——这才是普通人最硬的底气。”
结尾暴击:
现在打开老铺黄金的天猫旗舰店,涨价10%的项链依然在热卖。有人说“买的是信仰”,有人说“买的是智商税”。但不管怎样,当排队1小时买黄金成了新闻,我们更该问问自己:到底是黄金在涨价,还是我们对“财富”的焦虑在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