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买社保是否会导致更多人失业,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可能导致失业增加的原因
- 企业成本上升:社保支出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对于一些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来说,压力尤为显著。以成都为例,企业按最低基数4511元缴纳社保,每人每月需增加支出约1100元。为应对成本上升,企业可能会采取裁员或降薪等方式,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
- 行业差异化影响: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餐饮、零售等,因利润空间有限,社保成本的增加可能会挤压利润,促使企业转向外包或将部分工作量分摊给留下的员工,甚至部分企业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成本而倒闭,进而造成大规模失业。
- 灵活就业群体压力:2亿灵活就业者中70%因经济压力曾停缴社保,如今面临缴费压力,可能会因不堪重负而退出就业市场。此外,部分灵活就业者若被纳入劳动关系强制参保,自缴负担也会加重,如上海的灵活就业者每月需缴纳2266元。
- 就业竞争加剧:社保成本的增加会使企业在招聘时更加谨慎,减少新员工的招聘,同时,延迟退休和退休返聘现象可能会增加,这将进一步挤压年轻人的就业空间。
不一定会导致失业增加的原因
- 劳动者社保意识提高:随着社保制度的完善和宣传,劳动者对社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劳动者愿意通过降低工资的形式承担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因此企业可能会在不裁员的情况下,调整工资结构来应对社保成本的增加。
- 政策执行的灵活性:相关部门在推动社保强制缴纳中采取了谨慎态度,对于利润微薄的小微企业,执法部门可能会有选择性执法,以避免企业倒闭导致员工失业,给企业一定的缓冲空间。
- 长期保障与稳定就业:从长期来看,社保政策的完善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增强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和生活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失业风险。而且,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消费能力,促进内需,从而为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随着社保制度的推进,可能会促使一些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可能会出现一些短期的就业波动,但从长远来看,能够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 政策配套与支持:政府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来缓解社保强制缴纳带来的就业压力,例如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还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