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独立游戏“ bullshit detector ”,最近响得有点频繁。
你懂的,总有那么些游戏,打着“像素情怀”“致敬经典”的旗号,实际上就是一锅缝合了八百个成功案例的温吞水。
所以当“95%好评如潮”“百万下载”这些词条跟《梦之形》(Dreamscarred)这个陌生的名字一起砸过来时,我本能地撇了撇嘴。
尤其是在听说这玩意儿背后只是一个四人小团队之后。
四个人?
现在这年头,四个人在咖啡馆里聊一下午都凑不齐一个统一的午餐意见,他们还能捣鼓出一款爆款游戏?
我带着满肚子的怀疑,一头扎了进去,寻思着最多一小时,我就能出来写篇“不过如此”的吐槽。
结果,我人没了。
这游戏,有剧毒。
它的毒性,不在于美术有多顶——那股子五光十色的“光污染”劲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从《雨中冒险2》的片场里偷师学艺来的。
它的毒,在于它把你对游戏的所有常识、所有被大厂“规训”过的肌肉记忆,都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它问了你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凭什么技能就得是设计师定好的样子?
于是,它给了你一把手术刀和一整个技能的“尸体”。
在《梦之形》这个疯狂的roguelike MOBA世界里,技能被大卸八块,拆成了“记忆”(技能本体)和“精粹”(魔改配件)。
这就好比你拿到了一把平平无奇的小手枪,但转头就能给它焊上“无限子弹”“命中回血”“概率冰冻”甚至“射出去的子弹会生小小小日子弹”的离谱插件。
整个游戏过程,你不再是个循规蹈矩的玩家,你成了一个在自己技能栏里搞军火走私的疯子。
我亲眼见过一个哥们,把一个平平无奇的位移技能,硬生生用“可积累层数”的精粹攒了四十多发。
然后他冲到BOSS脸上,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鬼影迷踪”,屏幕上只剩下一道道残影,BOSS的血条?
哦,那玩意儿在第一秒就已经是个历史名词了。
这还不是最邪门的。
游戏里有个公认的废柴技能,“打喷嚏”。
对,你没看错,就是打喷嚏。
伤害基本为零,效果约等于无。
但就因为它的冷却时间短到可以忽略不计,它成了各路大神手里的“万能钥匙”。
给它装上“命中敌人减少所有技能冷却”的精粹,你就拥有了一台人形的“技能刷新器”。
一个喷嚏出去,所有大招瞬间转好,那场面,就问你怕不怕?
玩到这,我算是彻底想通了。
Lizard Smoothie这四个哥们,压根就没想过“平衡”这俩字怎么写。
“平衡”,这个词现在快被大厂们盘出包浆了。
他们像是拿着一把精密的游标卡尺,小心翼翼地测量着玩家的每一点快乐,生怕哪个角色、哪个套路冒了尖,然后手起刀落就是一个“nerf”。
最终,所有人都被修正成了一个个毫无惊喜的数据模型。
而《梦之形》的设计哲学,简直就是冲着这群“平衡教”的脸来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去他的平衡,爽就完事了!”
这种胆大包天的想法,绝非凭空而来。
据说团队在发售前,曾发现一个和自残伤害有关的Bug,能组合出一套近乎无敌的玩法。
他们先是按流程修复了。
可转念一想,不对啊,这个玩法虽然是个Bug,但它成型难,而且玩起来……巨特么有趣。
于是,他们又跑回去,在代码里刨了个洞,硬是把这个“Bug玩法”给留了下来。
这不是在做游戏,这简直是在策展一场名为“混乱”的艺术。
这种对“失控的爽快感”的极致追求,也体现在它的多人模式里。
你以为四个人联机,会是那种“战法牧”铁三角的经典合作?
错了。
这里只有四个嗷嗷待哺的“垃圾佬”,互相抢资源,然后把各自的技能堆到突破天际。
为了让这场混乱升级,游戏里甚至有个诅咒叫“友军伤害”。
只要这玩意儿一出来,前一秒还在并肩作战的兄弟,下一秒就能为了一件装备把技能全砸你脸上。
整个游戏瞬间从刷怪变成了“皇城PK”,在欢声笑语中打出GG。
社区里甚至有大神做出了16人联机的MOD,官方不仅没封,几个主创还屁颠屁颠跑去玩,完了还公开表示要开放创意工坊,谁有好点子,他们不光给加进游戏,还乐意分钱。
你看,这支小团队的成功,或许根本就不是什么行业奇迹,它更像是一次玩家对游戏厂商的“反向教育”。
它用一份近乎满分的indie game success案例告诉所有人:玩家想要的,从来都不是一个被条条框框限制死的“电子盆景”。
我们想要的,是一个能让我们把脑子里那些最疯狂、最不着边际的想法付诸实践,然后看着屏幕上那毁天灭地、数据爆炸的场面,由衷地发出一声傻笑的,纯粹的,快乐的游乐园。
所以,这篇Dreamscarred评测的结论是什么?
别犹豫了,赶紧去把这游戏弄来。
然后,去把它玩坏。
相信我,那四个躲在屏幕后面的家伙,巴不得你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