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印度追加巨额投资,莫迪豪掷7000亿欲撼中日韩,学者警告:地位或不保

发布日期:2025-10-09 22:52 点击次数:137

印度总理莫迪最近又没闲着,大手一挥,直接拍板追加7000亿卢比,目标直指全球造船业。口号喊得那叫一个山响,有印度学者更是放出豪言:“中日韩能干的,凭什么我们印度不行?”

这股劲头,是要在2047年之前,把印度送进全球造船强国前五的行列。这听起来像是一场豪赌,但背后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梦想照进现实,光靠砸钱和喊口号,真能撼动早被东亚三国焊得死死的造船霸权吗?这7000亿卢比,到底是通往星辰大海的船票,还是又一张画出来的大饼?

饼画得挺圆

要说计划书,印度写得是真漂亮。根据那份《国家造船战略路线图》,小目标定得那叫一个明确:2030年冲进全球前十,2047年稳坐前五。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配套措施看起来也相当全面。他们准备在南部沿海新建一批绿色造船厂,还推出了高达30%补贴额度的生产激励计划(PLI),够意思吧?

为了拉人下水,印度还在全球广发英雄帖,韩国的现代重工、日本的IHI,甚至航运巨头地中海航运MSC,都在他们的邀请名单上。一切看起来都像模像样,可惜啊,现实数据专治各种不服。

目前,印度在全球造船市场上的份额,连1%都不到。而另一边,中国、日本、韩国哥仨加起来,吞掉了全球超过九成的订单。光是去年,中国新接的订单量就突破了5560万载重吨,连续十四年稳坐世界第一。

韩国呢,在液化天然气船这种高科技船型上玩得风生水起。再回头看看印度,别说高大上的邮轮了,他们连造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的经验都没有。多数船厂,说白了就是个“零件拼装厂”,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全靠进口,设计能力更是短板中的短板。

码农遍地走焊工抖三抖

如果单看劳动力,印度确实有底气。平均年龄才28岁,人口红利摆在那儿,工资也比东亚国家低。这些,都被印度政府当成了吸引全球订单的“王牌”。

但问题是,年轻人多,跟熟练工多,那可是两码事。印度长期以来“重IT、轻制造”的毛病,导致整个技术教育体系和工业需求严重脱节。

结果就是,能写代码的程序员遍地都是,但能熟练焊接船板、懂得流体力学的工程师却比大熊猫还稀罕。基础设施更是硬伤,港口慢吞吞,物流贵上天,原材料运到船厂的周期长得能让人怀疑人生。

就算有企业被补贴吸引过来,也得自己掂量掂量,这点利润够不够被糟糕的交通给折腾掉。更要命的是政策落地。那个听起来很美的PLI补贴计划,在印度各个邦的执行标准五花八门。

有的地方手续繁琐到让人想骂街,有的地方审批效率低到令人发指。企业递交申请后几个月没个信儿是家常便饭,“补贴”最后就成了看得见摸不着的“空头支票”。

官僚主义和腐败这个“老毛病”更是根深蒂固。《印度时报》就报道过,一家韩国船企本来计划在印度沿海邦投资建厂,结果光一个土地审批就拖了大半年,项目最后黄了,人家扭头就去了越南。这可不是个例,而是常态。

邻居们可没闲着

印度这次的野心,有一部分是想“承接中国转移出来的低附加值制造环节”。这话听着耳熟,东南亚国家已经喊了快十年了。但现实是,中国制造业的强大,从来就不只是靠“低价”那么简单。

那是一整套从设计、材料、设备到金融、保险的闭环系统,是一条龙服务。印度连基础的产业链配套都还没弄利索,就想直接“接班”,未免有点太心急了。

更何况,跟印度抢饭碗的,不止中国,还有越南、印尼这些虎视眈眈的邻居。越南的造船业这几年发展飞快,去年接单量甚至历史性地超过了印度,这背后是日韩资本的深度参与和更稳定的政策环境。

而那个被印度寄予厚望的“合作伙伴”美国呢?那位天天喊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特朗普总统,嘴上说得好听,鼓励产业“脱中”,下手可一点不软。

前脚刚拿H-1B工作签证开刀,精准打击了印度的IT人才出口,毕竟超过七成的H-1B签证都发给了印度人。后脚又以印度购买俄油为由,对印度商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本想靠着美印合作撬动产业转移,结果没捞到核心技术,反倒被薅了一把羊毛,这滋味可不好受。

笔者以为

莫迪曾高喊“敌人是依赖”,这句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印度经济最大的短板,恰恰是制造业的巨大缺口。服务业虽然搞得不错,但每年光进口电子产品的钱,就占了外贸逆差的大头。因为自己造不出船,每年租用外国船队的费用,都快赶上国防预算了。

这些短板的根源,是长期以来对研发的漠视。印度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长期在0.7%左右打转,连中国的一半都不到,更别提跟韩国比了。不舍得在核心技术上砸钱,所谓的“印度制造”,充其量也就是个“印度组装”。螺丝刀拧得再快,也撑不起一个工业大国。

时间拉回到2020年,莫迪雄心勃勃地推出“生产挂钩激励计划”,画下了一张五年内让“印度制造”起飞的大饼。五年快过去了,结果呢?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不升反降。这个最直白的数据,无疑是对“口号式工业化”的一记响亮耳光。

“中国有的,印度也得有”,这句话背后,是印度作为一个崛起中大国的焦虑和野心。但制造业的崛起,从来都不是靠一句口号或者一笔巨款就能堆出来的。那7000亿卢比,或许能让印度的造船业扬帆起航,但前方的航程,布满了暗礁与风暴。

真正的竞争,不在于谁的口号更响,而在于谁更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印度要想动摇中日韩的地位,需要面对的敌人,不是外部的依赖,而是内部缺乏耐心的工业政策、不足的研发投入以及尚未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从“造梦”到真正的“造船”,印度还有很长一段航程要走。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意昂体育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